泸定桥是如何修建的?40吨的13根铁索,在清朝是怎么搭上去的?

2023-06-07 06:16:05     来源:小星仔足球


【资料图】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泸定桥,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拱桥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桥梁工程的奇迹。它跨越大渡河,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全长103.6米,宽3.7米,高13.5米,呈伸弓形。拱桥上的13根铁索是它最独特的设计之一,这13根铁索究竟是如何架设在泸定河上的呢?

至今,泸定桥的历史及其修建过程仍未有严谨的记载,但人们从传说和考古发掘中了解到很多关于泸定桥的历史和传说。

据传说,泸定桥修建的时候是由当地的董氏商会所出资,为此他们在庙里燃香祈求神明保佑,然后挑选了当地最有经验的木栈道匠人棕李林为桥工头,并且筹集了数百名工人,着手开始修建泸定桥。当时,工人们每天要爬上山去砍伐松树,将松木运到河岸边。随后,木匠们把松木加工成桥梁架子的基本形状,然后将棕李林所率领的工人们挑起8根巨大的柱子,逐一嵌入河岸,桥身的基桥便完成了。

整个泸定桥的造型像一根硕大的长弓,随着桥墩与河床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桥墩被分成两层,形成了一种呈上凸、下凹的拱形。其中最高点,拱顶尺寸为3.7米宽、13.5米高。而连心拱的两端,又各挂着6根的铁索。这13根铁索约7厘米厚,每根长23米,每根铁索有40吨重,铁索下悬挂了数条长钩。当时的工人们苦心孤诣地将这13根铁索慢慢搭建起来,铁索的悬挂平衡是他们最困扰的问题之一,实际上做法十分简单,钩子的悬挂间隔是0.47-0.54米不等,利用这种等距离的悬挂间隔和铁索的重量,使铁索在泸定桥上得到了完美的平衡。

不难看出,泸定桥对当时的施工者和设计者来说,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程。从出资到修建,再到修补以及日常维护,都要经历无数的磨难。正因如此,泸定桥才变得如此的宝贵,也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标签:

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