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1 21:18:29 来源:青岛新闻网
青岛新闻网8月11日讯(记者 朱颖)今天下午,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绍波做客民生在线时介绍,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有关部门,围绕促进农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稳生产方面,新建21.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7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确保粮食供给稳定。
青岛夏粮总产量达144.3万吨 同比增长2%
(相关资料图)
问:最近各地的暴雨,会不会影响青岛粮食供应?
杜绍波:近期,我国部分地区遭遇暴雨台风,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但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升,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储备充足,市场价格稳定。
我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全市粮食产量始终稳定在300万吨以上,今年我市粮食生产形势良好,夏粮再获丰收,夏粮总产量达到144.3万吨,同比增长2%。当前秋粮作物长势良好,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具有良好的基础。
留青博士后最高一次性发放40万元安家费
问:请介绍下博士后引进的落实与规划?
杜绍波:青岛市的博士后站点设置、发展等相关管理在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博士后工作处〕具体负责。经了解,青岛农业大学近期拟申请设置博士后流动站。对于全职入站的每月发放7000元生活补贴,连续发放两年;毕业留青的,在事业单位就业的一次性发放25万元安家费,在企业就业的一次性发放40万元安家费。详细相关政策及工作开展情况建议电话咨询人社局(电话85912793)。
今年:新建21.7万亩高标准农田 建7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
问:今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有哪些对农牧渔业保经济、促发展的推动性政策?
杜绍波:从往年情况看,全市一产增加值增速基本稳定在3%左右,今年上半年,我市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4%,呈现出良好增长势头。根据测算,今年要实现全年一产增加值突破500亿,全年增速需达到4.7%以上,目前来看难度较大。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有关部门,围绕促进农林牧渔业稳定增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稳生产方面,新建21.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7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确保粮食供给稳定;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大力实施“粮改饲”、生猪良种补贴、肉牛增量提质等项目,稳定生猪产能,培育种养结合基地,促进畜牧业集约化绿色发展。在稳增长方面,继续支持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支持平度市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崂山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稳收入方面,新增设大豆种植、玉米收入等7个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花生收入、生猪期货价格、鸡蛋期货价格等5个特色农业险种,保障农民切身利益。此外,海洋渔业部门也在加大对远洋渔业、海洋牧场、深海养殖等支持力度,加快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上半年,全市蔬菜总产量实现稳定增长、有效供给
问:今年市农业农村部门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保障民生方面,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杜绍波: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意义重大。我们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创新思路,真抓实干,进一步提升高线、夯实中线、守牢底线,全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一是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守好“粮袋子”,拎稳“菜篮子”,把牢“质量关”,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总量充足、品种多样、安全可靠。我们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集成要素,主攻单产,带动总产,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上半年,全市蔬菜总产量达到195万吨,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0万吨,实现了稳定增长、有效供给。开展地产农产品质量抽检18万批次,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二是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为着力点,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上半年,58个农业大项目完成投资52亿元,355家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增长8.4%,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3%。实施种业强农和数字强农“双强”行动,在全国率先创设“种子金”,高标准建成青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成功创建了全国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
聚焦乡村宜居宜业。坚持“点片面”统筹,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点上,启动创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12个,新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6个村庄入选全国首批美丽宜居村庄。片上,持续用力推进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创建2个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带动36个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青岛路径。面上,坚持“清底子、建机制、固长效”,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行动,深化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四项机制,累计清理农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50多万吨,整治杆线1.8万处,打造村庄“微景观”2.3万处,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整治、全面提升。
聚焦农民富裕富足。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强村富民。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好监测预警、结对帮扶、政策兜底等组合拳,全市1.5万帮扶人口“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持续巩固,被帮扶户人均纯收入增幅明显高于一般农户。二是坚持改革赋能。统筹推进10项国家级、5项省级农村改革试点,实施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3.3亿元。三是强化政策惠农。持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今年新增险种7个、累计达到22个,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62亿元。积极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打造“金农通”平台,为农业经营主体项目融资牵线搭桥,新促成涉农银企融资513笔、金额7.9亿元。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8%、高于城镇居民1.6个百分点。
标签:
- 加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启动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试点很必要
- “双减”后如何在满足学生多样需求方面做“加法”?
- 处于生理活跃期且心理发展不成熟 高校开设公共卫生必修课很必要
- 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爱与希望的种子正在西部地区发芽
- 河南封丘“学生餐后呕吐腹泻”调查:配餐点“未批先餐” 家长盼说法
知识
- 他把银行卡卖给骗子,“黑吃黑”“截胡”十万元
- “老司机”4S店试驾豪车 结果油门当刹车撞了
-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4万个
- 发动巡河志愿者2万余名 “用心护好每一条河”
- 假客服的套路:伪装成大平台客服,层层布局引人上钩
人物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4.1级地震 震源深度18千米
- 浙江两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无新增本土阳性感染者
- 浙大紫金港校区已解封 有7337人有序离开该校区
- 抵返哈尔滨人员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重庆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推进至全市26个区县
- 【同心粤港澳 携手大湾区】南头古城,搭建深港澳三地文化创意活动交流平台
- 黑龙江讷河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目前讷河市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2021年广东省第七届风筝锦标赛落幕
- 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部门“云签约”长江大保护倡议书
- 四川省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立案审查调查省级政法机关干警58人
- 藏不住了!你同事里有许多“武林高手”……
- 古老长城重焕新生机
- 让老年人更适应数字生活
- 浪漫之城打造山海城一体新地标
- 喜马拉雅的深情和誓言
- 浙江杭州2例无症状感染者系感染德尔塔变异株
- 徐州无新增确诊病例 核酸检测55515人结果均为阴性
- 内蒙古通辽市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
- 青年学生成艾滋病感染高发人群 “社会疫苗”如何打?
- 上海本轮疫情涉及闭环管理的医疗机构全面恢复门急诊
-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一地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 甘肃培树“农家巧娘”增技能:返乡创业掌勺又“掌柜”
- 江西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上饶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 内蒙古满洲里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当地开展第二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 海南首次发现有环志的世界极危鸟种勺嘴鹬
- 中老铁路上会四国语言的列车长:用心维护中老友谊的桥梁
- 宁夏4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已治愈出院
- 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姚庆艳接受审查调查
- 内蒙古通辽新增本土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各1例 轨迹公布
- 一场“网络劝生者”和“网络劝死者”的战役
- 生活在闹钟里的丈夫:自己迟一秒,渐冻症妻子就会多一分疼
-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发现2名初筛阳性人员
- 11月28日16-24时,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 辽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零新增
- 黑龙江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现有防疫工具还有效吗?
- 冷空气继续影响我国中东部 华北黄淮等地有雾和霾天气
- 寒潮预警!我国中东部迎大范围降温 黑龙江等地降幅可达12℃
- 那年今日 | 一张漫画涨知识之11月29日
- 这辈子一定要去趟这个公园 在这里“有种爱叫放手”